
《生命的故事》读后感6篇
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,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,这时候,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!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生命的故事》读后感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《生命的故事》读后感1《生命的故事》是由美国作家维吉尼亚李伯顿先生所作。本书主要写了生命的演变过程:从古代早期到古代晚期,又到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演变过程,用简单的语言和有趣通俗的图画给我们完美地呈现了出来。整本书用一页文字和一页图画搭配,让我们更好的体会到了生命的奥秘。假如我们读到不懂的地方,便可以看看图画,或许就会明白了。
我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把这本书读完了,因为一页的字数有的都不到100个,所以看得非常快,也非常过瘾。本书行文非常简练,但我能在字里行间体会到生命的奥秘。我越读越有意思,读完一遍忍不住还要读第二遍,真是引人入胜。
生命的故事就好比一场电影,镜头的每一次转换,滤镜的改变,都会出现一种新的生物。而生命的奥妙,并不是一个个单调的镜头所代替的,它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而镜头,它只是展现的一个工具。
我一直以为侏罗纪是最早的世纪,但这本书给了我答案。在侏罗纪之前,还有寒武纪、奥陶纪、志留纪、泥盆纪、石炭纪、二叠纪和三叠纪、7大世纪。而侏罗纪在古生物年代表上,已经在偏后位了,很明显我的想法被否认了。可见我的知识是多么贫乏,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。
……此处隐藏1502个字……续破坏大自然,也会受到大自然同样的严惩。
在这本书中,我认为最美的一句话是:“生命的故事像一出永不谢幕的戏剧,常变,常新,永远令人欣悦和惊奇。”
人生就像一朵昙花:盛开后凋谢,凋谢后盛开……人生是永不停息的。生命的故事也一样:经过了二十九亿九千九百九十七万五千年,描写了一百多种生命。在宇宙中,人类的生命就像昙花一现,但像牛顿一样的伟人,他们的昙花一现就像是重于泰山。我们现在也要努力学习,将来回报社会,让我们的生命故事更加辉煌!
《生命的故事》读后感6昨天,我在网上阅读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,就是因为读了这个故事,才让我懂得了生命是多么的宝贵。
故事是这样的:有一个叫黄美廉的人,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,这种病症十分吓人,因为肢体失去平衡,手足会时常乱动,口里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,模样十分怪异。医生根据她的情况,判定她活不到6岁。在常人看来,她已经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正常的生活条件,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,但她却顽强地活下来了,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,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,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,她靠手中的画笔和很好的听力,抒发着自己的情感。
在一次演讲会上,一位学生突然发问:“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,请问你怎么看待自己?你有什么怨恨吗?”在场的人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,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,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这么几行字:一、我很可爱;二、我的腿很长很美;三、爸爸妈妈那么爱我;四、我会画画和写稿;五、我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猫……最后,她用一句话作结论:“我只看我所有的,不看我所没有的。”
读了这个故事,我觉得人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只要你热爱它,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。